磁器口古镇(英文名:Ciqikou Ancient Town[1])别名白岩场、龙隐镇、瓷器口[2][3],地处重庆市主城沙坪坝区东北部,磁器口南街1号。磁器口为民俗文化古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32.5万平方米,景区核心面积14.3万平方米[4]。 磁器口古镇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在清朝末期及民国时期得到飞速发展;解放后,随着水运交通逐渐萧条,古镇日渐衰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磁器口历史街区的保护逐渐受到重视,使得磁器口逐渐由没落转而复兴[7][8]。1984年,磁器口大桥建成,使得磁器口改变与社会脱节的封闭状态;1998年,磁器口被国务院确定为历史街区,规划要求维护磁器口街巷的传统格局和建筑风貌,重点保护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9][10]。2000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通过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与设计》,正式启动对磁器口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包括恢复建设古镇明清风格古建筑;对古镇外围高层房屋建筑立面实施仿古改造;策划组织磁器口庙会等节庆活动,形成磁器口历史街区山地建筑及传统民居空间格局[9][11]。古镇的主要景点有翰林院、钟家院、宝善宫、宝轮寺、黄桷坪牌坊等[5][6]。 磁器口古镇是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沙磁文化发源之地;2006年磁器口古镇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老重庆缩影、新重庆客厅”[12]。2010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3]。2020年当选“成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14]。2023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之一·长江都市休闲之旅组成部分[15]。
命名
磁器口原名白岩场,因该地附近白岩山山上有白色巨石崖壁而 得名。据传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wén]被篡位后削发为僧流落至巴渝,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多年,当地百姓将宝轮寺更名为龙隐寺,白岩场则改称为龙隐镇。清朝初年,瓷器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因龙隐镇盛产和转运瓷器,当地商人将龙隐镇改名为“瓷器口”,后因为“瓷”字与“磁”相通,“瓷器口”又被改名为“磁器口”[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