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区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辖区
1
4
中原区,全名郑州市中原区,中国河南省郑州市辖区,位于郑州市城区西部,东起嵩山路(含路东碧沙岗公园),与二七区为邻;西与荥阳市豫龙镇接壤;南和二七区马寨镇、嵩山路街道搭界;北与惠济区老鸦陈街道古荥镇相连,[1]郑州市最早的建成区之一,素有“郑州西大门”之称,也是郑州市委所在地。全区面积72.74平方公里。[3][4]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7.98万人。[6]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驻桐柏路200号。此外,郑州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及市直机关也多在本辖区。[1][18]
中原区为荥阳山间平原向东延伸的一部分,辖区西南部为侵蚀、削蚀浅山丘陵地区,其余部分为黄土状倾斜平原。[19]该区属暖温大陆性半干燥季风气候,四季分明。[4]中原区历史悠久,从所辖后庄王、马庄、林山寨、牛寨等村发掘出土的文化遗址和文物表明,早在五千年前,这里已形成了原始社会的村落。那时除耕作农田外,已有狩猎、制陶和纺织。到了商周时期,农业和制陶业已相当发达。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到了解放前夕,这里仍很落后,农民生活极其贫困。[18]1948年10月郑州解放,中共郑州市委废除旧的保、甲制度,成立了郑州市一、二、三区。其中,三区即中原区前身。1955年10月,郑州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三区改为建设区。1960年5月建设区更名中原人民公社。1961年8月取消城市人民公社恢复街建制时更名郑州市中原区至今。[1]之后中原区经过多次整合,截至2024年8月,下辖14个街道,有46个建制村、111个社区。[20]
中原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以发展服务业为中心,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吸引了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落地。[4]2023年,中原区实现生产总值830.6亿元人民币,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30.1:69.9。人均生产总值85242元人民币,增长7.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51元人民币,增长6.9%。[6]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中原区辖区内,2003年,沟赵乡石佛镇由开发区代管,面积97.1平方公里。[1]
中原区内多民族混居,以汉族为主体,少数民族以回族居多。[8]中原区有胡辣汤、羊肉鲜汤、烩面糊辣鱼等美食,[21] 以及芝麻街1958双创园、磨街文创园、二砂文创园、郑州博物馆后庄王遗址小双桥遗址等旅游资源。[9][10][11][12]2021年1月,中原区被评为第四批河南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22]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