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城-抖音百科
吉城(1867—1928),江苏东台人(祖籍镇江丹阳),字凤池、凤墀[chí],别字经郛[fú]、更婴,号曾甫、曾父,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吉城是我曾祖父,他研究学问,以“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为骨架,研经宗齐鲁之 学,读史通班马之书,旁及辞赋、金石之学,撝张古义,多前人所未发;他勤奋写作,著书立说,撰国学研究论著三十一种,作咏怀言志诗歌五百馀首,写生平经历日记二十三册。 人物生平
清同治六年八月二十日(1867年9月17日),吉城出生於东台。其曾祖吉宗沅[yuán](字盈科)是清中期“京江诗派”诗人,曾与镇江余江干等合组“竹深诗社”,著有《竹深吟榭[xiè]诗集》存世。咸丰年间,吉城伯祖父吉森和祖父吉棣因避“洪杨战乱”,率全家自镇江迁徙苏北,侨居东台县城。为谋生计,吉城祖辈和父辈在东台经营南北货,商号“吉泰和”。到了吉城这一辈,同胞兄弟三人、叔伯兄弟六人,他排行“老四”。吉城孩提时,父亲吉煌与伯父吉焕商议,将来“吉泰和”商号经营不需所有子侄都参加,为继承先祖盈科公学问,可“以商养学”,两家均应挑选一子,培养其读书举业。於是,吉煌次子吉城自小即被家长选为“要读书”之人,由此而步入求学之路。 吉城六岁时拜镇江侨居东台的宿儒孙大生(字仰吾)、丁少农(字笙甫)为师,从起蒙识字起,到研读“四书五经”。光绪六年吉城十三岁,他参加县试中秀才,但其後的举业之路蹉跎[tuó]坎坷,屡试不第。直到光绪二十二年,因捐银山东赈灾,清廷户部颁发给他一张贡生证书,授文林郎候选训导。此後,吉城即以“做学问”和“教学生”为业,他淡泊明志,勤劬[qú]厉学;博览群书,著作等身;研讨学术,诗文会友;讲学苏皖,培植多士,终於成为一位教学相长的著名学者。 光绪二十三年,吉城受山东沂州府知府丁立钧(字叔衡)聘请,遥领“沂州府书院”阅卷,历时三年。其後,丁立钧辞官出任江苏江阴“南菁书院”(後改为“南菁高等学堂”)山长,再次聘请吉城遥领“南菁书院”阅卷,直至光绪二十八年丁立钧病逝止。光绪二十五年,吉城在东台发起组织“青冰文会”,二十九年又发起组织“能群书会”,东台及周边学者争相加入文会和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