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公元1381年-1451年),字宗道,原籍六合(今江苏六合县),明代将领,善骑射,以敢战著名。[1][2] 杨洪出身于将门世家,其远祖是北宋名将杨业,祖父杨政,明初因军功担任汉中百户,父亲杨璟,继承杨政军职为百户,“靖难之役”[a]为保护燕王朱棣战死安徽灵壁。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杨洪承袭百户,远戍开平府,追随明成祖朱棣北伐、阳武侯薛禄攻打大松岭,长年守备边关。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明英宗即位,升杨洪为游击将军、选精骑戍边,后晋都指挥佥[qiān]事、都督佥事,率军屡败蒙古兀良哈部侵犯,先后晋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使、都督同知。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以功再晋左都督。正统十二年,充总兵官镇守宣府(今河北宣化),蒙古诸部皆畏惮,尊称其为“杨王”。史称杨洪“自百户至封侯,威名闻岭北,未尝专杀一人”。[4]“土木之变”[b]后,瓦剌首领也先挟英宗至宣府,假传英宗命开门, 杨洪拒不迎驾,北京保卫战胜利后,杨洪进封昌平候。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明英宗被瓦剌释放回京,[6]明代宗赐号杨洪“奉天翊[yì]卫宣力武臣”,并赐世券。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病逝于京城,享年七十一岁,获赠颖国公,谥号“武襄”,先葬在北京西山泉宫,后迁葬河北赤城。[7][8][1] 《明史·杨洪传》评价杨洪“治军严明,守边抚民,成为一时边将典范,然而未曾擅自杀人”。[7][1]
人物生平
远戍开平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