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尼石是藏族文化中刻有宗教符号或图案的特殊石头,承载着祈福、驱邪、路标等多重意义,是藏族传统民间艺术与信仰的结晶。其中,玛尼石中的“玛尼”来自梵文佛经《六字真言经》“唵嘛呢叭咪哞”的简称,因在石头上刻有“玛尼”而称“玛尼石”。[2][5] 玛尼石在藏地是具有宗教意义的神物,其信仰源自藏区本就有的崇拜和祭祀石头的传统,藏传佛教兴起后,开始流行在石头上雕刻佛教相关内容。[6]玛尼石大多就地取材,独立成形,依岩而刻的玛尼石因势造型,与山川结合在一起;以片石和卵石为材料的玛尼石,有时被堆放在村口、路旁或山顶,有时被嵌砌在寺殿外墙、转经回廊或城廓的墙上。有些居民,还会将玛尼石放在自家屋顶、门檐、窗台顶、围墙上,作为家宅守护和建筑装饰。一些地方还有玛尼石刻经墙,如青海结嘉纳玛尼堆、何日经墙。[7]玛尼石的雕刻手法丰富多样,常见的有三种:第一种是浅刻,适合雕刻六字真言和经文;第二种是在板石上的浮雕;第三种是立体雕刻法。在使用这三种雕刻方法雕刻结束后,一般还需要对玛尼石进行彩绘装饰。[8]制作玛尼石的艺人被称为“朵多”,有些朵多世代以此为生,有些是临时为业。有传承的朵多除了雕刻技艺高超,还需要精通佛教经文。[6] 玛尼石刻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藏族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西藏的摩崖石刻大都形成于公元十世纪前后,这得益于当时藏传佛教各派系获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知与接受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玛尼石刻造型简洁,构图布局多种多样,具有西藏民间艺术特色,除了是藏地的人文景观之外,还寄托着雪域人民对佛法的虔诚信仰。[7] 历史源流
宗教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