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鼓藏节

贵州省苗族以宗族为单位的传统祭祀节日
1
2
苗族鼓藏节,也叫“祭鼓节”“鼓社祭”“翻鼓节”“吃鼓藏”等,[1]是苗族属一鼓的支族每隔13年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主要在雷山县榕江县台江县等区域举办。[2][3][4]
鼓藏节起源于6500年前城头山苗族祭祀活动,最早记载于夏王朝时期的古三苗国,为苗族人祭祀祖先“蝴蝶妈妈”的仪式。三苗国在战争中解体后,苗族往西南迁徙,在迁徙过程中鼓藏节并未中断。[5][6]汉朝清朝,当地人民仍然保留着杀牛祭祖庆祝鼓藏节的传统。[7]鼓藏节在民国时期仍然盛行。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由于历史原因,鼓藏节曾一度中断。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鼓藏节予以尊重和保护,鼓藏节开始恢复并发展。[8][9]
苗族鼓藏节按十二地支立法每隔十二年于农历十月上中旬举办。但是各支族祭祖的年份和杀牲祭祖的日子不尽相同,且习俗也在不断改革。部分苗寨按照引(起)鼓年、立(转)鼓年、送(藏)鼓年的程序进行,其余苗寨将三年分别举办的主要程序加以简化,合并在第三年隆重举行。[4][10][11]这期间包括许多仪式活动如跳笙鼓舞、斗牛、杀牛祭鼓等。[12]
苗族鼓藏节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是苗族人生价值观的展现。怀念祖先、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勤劳俭朴、富裕安康是鼓藏节的祷告主题。2006年、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雷山县榕江县申报的《苗族鼓藏节》分别被列入第一批、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3][10][13]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