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非裔美国人,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毕业于波士顿大学神学院,神学博士,美国牧师、社会活动家、黑人民权运动领袖,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2][3] 马丁·路德·金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从小生活在种族隔离制度中;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便向往成为一名牧师。[2]1947年,马丁·路德·金被任命为埃比尼泽浸礼会教堂助理牧师。1948年9月,马丁·路德·金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州克罗泽(Crozer)神学院,三年后获得了神学学士学位。[3]马丁·路德·金24岁结婚,1954年,任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德克特斯特街浸礼会教堂牧师,[4]并于同年当选为蒙哥马利市有色人种协进会执委。1955年春,马丁·路德·金通过论文答辩,获得神学博士学位。[5]1955年12月,被推选为蒙哥马利改进协会主席,领导了蒙哥马利巴士抵制运动。[6]两年后,马丁·路德·金建 立了南方基督教领袖会(Southern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简称SCLC)并当选为主席。随后几年的时间里,他一直致力于领导民权运动,在全国巡回演讲,从1957年到1968年遇刺期间行程600万公里,发表2500次演讲,出版5部著作和无数文章,呼吁用非暴力方式争取黑人平等权利。他想让美国社会理解,人人生而平等,包括黑人在内。1963年4月12日,马丁·路德·金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大规模群众示威游行;8月28日,他组织了争取黑人工作机会和自由权的“华盛顿工作与自由游行”,并在林肯纪念馆的台阶上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7]同年,马丁·路德·金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8]1964年,马丁·路德·金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下午,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Tennessee)孟菲斯的洛林汽车旅馆(Lorraine Motel)二层阳台遇刺身亡,年仅39岁。[9][10][11] 马丁·路德·金为黑人争取平等和自由的民权运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成功地唤醒黑人群众并激励他们斗争,在斗争中他坚持非暴力抵抗原则,组织黑人和白人群众向美国政府施加影响,对从法律上取消美国南部的种族隔离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12] 人物生平
童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