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属的鸟类体形似山鹑,头顶黑褐色,围以红褐色。上下体大都黑色,背部羽毛黑色,布满白色或浅黄色卵圆形斑点,下体斑点较大;它们发出低沉、沙哑的叫声。[4][7]以中华鹧鸪为例,中华鹧鸪嘴为角质的喙,短而强健;颈部很灵活;躯干紧密坚实,前肢演化为短圆形的翅膀,适合短距离飞翔和迅速起飞;尾退化,但尾部羽毛却十分发达,在飞翔时起到舵的作用;后肢强壮,适于奔走和在树上栖息。[8][4]
鹧鸪属的鸟类主要栖息在丘陵地带,在高山或森林内未遇到过,[4][5]嗜食蚱蜢、蚂蚁及其他昆虫,同时亦食野生果实、杂草种子和植物嫩芽。[4][5][9]鹧鸪属鸟类中华鹧鸪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有较高食用价值。[10][8]同时,据《中药辞海》记载,中华鹧鸪肉、血、脂肪均可入药,鹧鸪肉性味甘温,主治胃病、失眠、百日咳等症状;中华鹧鸪虽具备药用价值,但禁止滥捕滥杀。[11]中国诗词中常有鹧鸪出现,除李益的《鹧鸪词》外,还有辛弃疾脍炙人口的“山深闻鹧鸪”的词句。[12] 演化
根据RFLP数据得出的遗传距离表明,鹧鸪属(Francolin)是在中新世中晚期或之前与其姊妹类群发生了分化。[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