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斯运河(Corinth Canal)位于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科林斯地峡,连通了伊奥尼亚海的科林斯湾(Gulf of Corinth)与爱琴海的萨罗尼克湾(Saronic Gulf),并将伯罗奔尼撒半岛与希腊大陆分离开来。科林斯运河于1881年开挖,1893年通航。[1][2][3][4] 科林斯运河全长6343米,岩壁高达90米,运河内水深8米,水面宽度仅有24.6米。[1]科林斯运河缩短了从亚得里亚海到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的320公里航程。船舶只能单向行驶,而且在固定的某一时间内,大型船只能以拖船拖曳才能驶过。科林斯运河给其西北端的波西索尼亚港及其东南端的伊斯米亚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5]
历史沿革
早在古希腊时代,就令人生发出在此开运河的灵感。相传最初的设想来自被誉为“希腊七贤”之一的科林斯僭主佩里安德,但终究没敢去尝试。当时至多只是致力于在地峡上建一条水陆联运栈道,将船从地峡的一端拖拽到另一端。罗马帝国时期又有人重提兴建运河的计划。在恺撒、卡利古拉、尼禄和哈德良统治时期都有人探讨这个计划。公元40年卡利古拉将他的一些工程师遣送到科林斯地峡进行测量,但是这些测量的结果非常糟糕。这些工程师确定科林斯海湾的水面比塞隆尼海湾的水面高出数米,假如将两个海湾打通的话爱琴那岛,甚至阿提卡的部分会被淹没,因此打运河的计划被取消。[4][2]
直至公元67年罗马皇帝尼禄在位期间,才有了初步行动。据说他曾派上千名工人(许多大概是犹太奴隶)去科林斯地峡,当初由尼禄用金铲或银铲亲自挖出头一锹土。未几,因尼禄被杀,帝国政局动乱,这一计划又遽然搁浅,工程于公元68年停工。中世纪时威尼斯共和国也曾酝酿过开挖运河的计划,来改善它对希腊商业控制的地位,但因这个工程当时仍嫌庞大,终究还是忍痛放弃了。[4][2]科林斯运河(Corinth Canal)的梦想,最后还是到了19世纪工业化时代才付诸实践。1881年,科林斯运河开挖,1892年,一家法国公司开始修建运河。1893年,由希腊政府完成了这项工程,科林斯运河正式通航。[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