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沙地带-抖音百科
加沙地带(英文:Gaza Strip,阿拉伯语:قطاع غزة)是指位于西奈半岛东北部,地中海东岸,面积365平方公里的狭长区域。[1]该区域是1988年成立的巴勒斯坦国位于地中海沿岸的飞地,它与被以色列领土隔开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共同组成了巴勒斯坦国控制区。[2] 加沙地带的形状是南北狭长,东西窄小,其南北全长是41公里,东西最窄处是6公里,最宽处是12公里,区域总面积为365平方公里。[1][4]该地带的北部和东部与以色列接壤,边界总长51公里;西南部与埃及的西奈半岛接壤,边界总长11公里。[5]由于处在干旱地区,加沙地带1/3的土地是沙丘,水资源十分贫乏。[1]地区气候则是典型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微冷湿润。[2] 苏伊士运河开通前,加沙地带一直是欧亚大陆同非洲之间的主要商道和民族迁徙通道。1947年联合国分治决议通过后,“加沙地带”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地理概念。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开始,该地区的管辖权也经历了多次变动。1949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停火后,加沙地带的大部分土地处于埃及的控制之下,但是当时的埃及并没有宣布兼并加沙,而是对该地区实行军事统治。第二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加沙后,很快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撤出,该地区仍然由埃及占领。直到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军队再次攻占加沙地带。战后,以军没有撤出,而是组建了军事管制下的地方议事机构,开始对加沙地带进行控制。1971年起,以色列开始在加沙修建犹太人定居点,这为巴以冲突埋下了祸根。[1] 1988年11月15 日,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接受联大第181号决议,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1994年5月,根据巴以双方达成的协议,巴方在加沙地带和杰里科等地实行有限自治。1995年以后,根据巴以双方陆续签署的协议,巴方控制区逐渐扩大,逐步包括了加沙地带全境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土地。[2]2005年,以色列宣布从加沙地带撤军,结束了对加沙持续38年的占领状态。[5]但是撤军后,以色列继续保持对加沙地带领空、领海,以及七个陆路过境点中的六个的直接控制,并建立禁行缓冲区。同时加沙地带仍然依赖以色列的水、电、电信和其他公用事业的支持。[6]2006年,崛起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巴勒斯坦选举中获胜,随后与巴勒斯坦地区另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爆发激烈冲突。2007年,哈马斯击败法塔赫,完全取得了加沙地带的控制权。[7] 2007年起,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行了全面封锁,七个陆路过境点中,四个被关闭,剩下三个只进行间歇性的开放,并加强了限制。陆地边界完全封锁,并设有100米缓冲区;海上捕鱼区域被限制在3至6海里之间,偶尔扩至9海里。[8]联合国人权状况特别报告员林克形容加沙地带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监狱”。[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