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哭殿-抖音百科
《三哭殿》又名《玉河桥》《斩秦英》,剧本出自于《少西唐》,是豫剧著名经典折子戏。[2]其与京剧《银屏公主》,山西北路梆子《金水桥》,曲剧《彩鲜桥》,晋剧及其他剧种《金水桥》或《乾坤带》均改编自越调《哭殿》。[4][5]它和《南阳关》《辕门斩子》是“唐(喜成)派“艺术的三个主要代表剧目。[1] 《三哭殿》是一出生旦并重的唱工戏,讲述了为大唐贞观年间驸马秦怀玉之子秦英,在彩仙(金水)桥钓鱼,适逢太师詹洪纪经过,道锣惊散鱼儿,秦英失手打死太师,之后长孙皇后、银屏公主、詹翠萍三人哭闹于金殿的故事。[5]在1956年首届戏曲会演中,越调《三哭殿》改编为豫剧。河南豫剧二团由唐喜成、常香玉、吴碧波、闫玉蓓组成的豪华阵容出演了此剧。[6]唐喜成在这部戏里,除了用沙河调之外,更多的运用了祥符调。[7]商丘豫剧团刘忠河亦排演此 剧,采用的是豫东调唱法,慷慨激昂,颇有帝王之气。[8]李树建亦曾演唱过其中的唱段,采用的是豫西调唱法。[9]河南豫剧一团袁国营演绎此剧时充分运用了“二本腔”,高低音域转换自如,唱腔峭拔明亮。[10] 豫剧《三哭殿》是一出久演不衰的唐(喜成)派名剧。[11]之所以能够久演不衰,其主要原因是它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戏剧冲突尖锐,音乐唱腔优美。[6]它不仅被各大剧团争相演绎使唱段广为流传,而且在群众中很有影响力,甚至有432位龙袍“唐王” 同唱此剧,创造了吉尼斯纪录。[12]在近几年的戏曲舞台上,三哭殿也是被众多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演绎最多的剧目之一。[11]河南豫剧一团、二团、三团、商丘豫剧团、安阳豫剧团均演绎过此剧。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贾廷聚上演该剧40余年,仅新时期以来,演出就达到了2000余场。[1] 创作背景
《三哭殿》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由张秀卿、申凤梅、李玉华、李玉花分别饰演的李世民、长孙后、詹贵妃、银屏公主的越调《哭殿》。不过当时《三哭殿》的剧本更像是一出公案戏,而非现在的“皇帝家事”。1957年著名越调编剧闵彬的整理本,着重在李世民的人情味上,改忠奸之争为宫廷内部矛盾,改国事为皇家家事;改秦英怒打太师为误伤人命;改詹妃仇视秦门之后为理解秦英之举;加强了《哭殿》申辩和哭诉的层次,以边关吃紧,令秦英带罪出征为戏的结尾,突出了众人以大局为重的美德。60年代二团移植改编,演到今天,成为唐派经典剧目。[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