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辂

明朝内阁首辅
商辂(1414年-1486年),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祖籍河南开封,是明朝内阁首辅。[1][2]
宣德十年(1435年)乡试、正统十年(1445年)会试殿试商辂均为第一名,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商辂曾入内阁,参预机务,但夺门之变后被削籍除名。成化三年(1467年)再度入阁,渐升为内阁首辅,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等。商辂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临事果决,是成化年间正直阁臣的杰出代表之一。商辂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笔尘》,[zuǎn]有《宋元通鉴纲目》等。晚年请求罢黜宦官汪直未果,于是力请辞官,以少保致仕。商辂家居十年后,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他获赠太傅,谥号“文毅”。商辂与彭时齐名,被誉为“我朝贤佐,商公第一”。[3]
商辂曾向景帝指出边防积弊,提出禁止霸占民田、克扣军饷、私役兵丁等种种弊端,对巩固边防、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他曾因为宪宗怠于政事,热衷斋醮,喜好大兴土木而多次加以劝阻,并极力挽救因进谏被加以重责的官员。他因宦官汪直专权擅政而屡次冒死直谏,列数汪直十条罪状。此外,他还在理论上向往“三代之治”,并针对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国防各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一系列改良措施。[1][4]

人物生平

科举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