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a]人,是南朝梁开国功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也是“永明体”的创始人之一。[1][2][3] 沈约祖父为宋朝征虏将军沈林子,父亲为沈璞,曾任淮南太守,后于元嘉末年遭到诛杀。沈约因此被迫逃窜,直到天下大赦才安定下来。之后沈约发奋学习,博览群书,还受到了皇帝的召见。后受到蔡兴宗赏识,担任参军记室等职,蔡兴宗死后,沈约安西晋安王法曹门下任职,不久后进京担任尚书度支郎一职。进京后,沈约侍奉齐朝的文惠太子萧长懋[mào]并受到其信任,被萧长懋提拔为步兵校尉,后被提拔为太子家令,并在不久后兼任著作郎,并历任中书郎、本邑中正、司徒右长史、黄门侍郎。永明十一年(493年),太子萧长懋去世。隆昌元年(494年),沈约被任命为吏部郎,后出任宁朔将军、东阳太守等职。齐明帝萧鸾即位后,沈约被晋升为辅国将军,后被征召为五兵尚书并升任国子祭酒。齐明帝逝世后,沈约撰写了遗诏,在不久以母亲年老为由上书请求卸职并得到允许,后改授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升为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之后时任雍州刺史的萧衍选择起兵,沈约跟随于他,被任命为骠骑司马,其冠军将军、征虏将军等原职仍然保留。梁武帝萧衍登基之后,沈约担任尚书仆射,被封为建昌县侯 ,常侍之职不变。之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侍中、少傅、太子詹事、扬州大中正等职,沈约多次上表请求告老还乡但未被准许。之后沈约惹怒了梁武帝萧衍而被多次谴责,最终于天监十二年(513年)忧惧而死,终年七十三岁,谥号为隐。[1] 沈约对诗文创作有着继承、开创、推行的功绩,其提出的声律论提高了格律对偶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开辟了一条诗歌创作的新道路,这一理论贡献对当时及后代文坛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沈约所提出的“四声八病”说是最早的较为系统的声律论,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次大进步,具有指导意义,被尊为“一代辞宗”。[4][5][6][7]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