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

中国支援朝鲜抗击美国侵略的战争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指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援朝鲜抗击美国侵略的战争,同时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场反侵略战争,也被称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1][2][3]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政府立即决定对朝鲜实行武装干涉,并穿越三八线,导致朝鲜人民军在战场上处于不利局面,朝鲜方面随即向中国求援。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的请求,入朝作战,正式开启了抗美援朝。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分为两个阶段。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中旬为第一阶段,该阶段主要以运动战为主,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连续进行五次战役,共歼灭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23.3万余人,将其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迫使美国接受停战谈判。1951年6月中旬至1953年7月27日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交战双方持续着边打边谈的状态,中朝军队依靠坚固阵地,采用阵地战的作战形式,先后多次粉碎“联合国军”的进攻,共歼敌72万余人。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在维持了两年边打边谈的状态后,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双方确定以三八线附近的实际控制线为军事分界线,各自后退两公里,建立一非军事区作为缓冲区,并停止一切敌对行动。至此,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结束。[4][5][6][7][8]
整个抗美援朝期间,中国先后出动了230万以上的兵力和60余万民工投入到战争当中,消耗了百亿人民币以上,牺牲了19万余人,最终赢得了战争。抗美援朝的胜利,成功地将美国打回到三八线,保证了中国领土不受侵犯,促进了中国军队现代化的发展,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中国在东北亚地区有利的战略态势和战略格局,为新中国的建设和社会改革争取了和平的环境。[9][10][11][12]

战争背景

朝鲜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