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

位于江苏扬州的一座单孔拱桥
二十四桥(The Twenty-four Bridges)又名廿[niàn]四桥,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中,后桥位置、数量已不可考,现由国家和政府出资修复,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扬子江北路405号,瘦西湖5A级景区中。[1][4][5]
据记载,二十四桥最早设立于隋朝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补笔谈》中对桥位置、数量进行详细记载,至南宋时期学者王象之在《舆地记胜》中记述二十四桥已不可考。1986年,二十四桥开始计划修复,并于1987年10月吴肇钊主持设计,于1992年基本完工,终以二十四桥景区重现。[3]
现今二十四桥样貌样式参考《扬州画舫录》和故宫博物馆珍藏的扬州著名画师袁耀所绘的《邢上八景·春台明月》册页等史料,其主要是由山涧栈道、单曲拱桥、三折平桥和吹箫亭相连而成的组合桥,单曲拱桥为汉白玉栏杆,山涧栈道由黄石垒成,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阶24级,台前块石露台面积近2000平方米,参数处处与二十四对应。二十四桥景区的出现就城市生态系统而言,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就历史遗产价值的深度层面而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作为历史遗产价值对城市性格、城市精神具有引导作用。[1][3][6][7]

历史沿革

古二十四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