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乩

中国民间请神问卜的一种迷信活动
[](fú jī),俗称“批乩”,又称扶鸾、扶箕、扶銮、扶栾、箕卜、乩卜、扛箕、箕占、筛占、请仙、卜紫姑等。[6][2][1][3]其中“扶”指“扶架子”,“乩”指“卜以疑问”,是旧时一种占卜问疑的方法,是迷信活动的一种;传说神仙降临时均驾凤乘鸾,故称“扶鸾”;乩卜有多种形式,最主要占法就是根据簸箕的移动变化来确定所占的事情的解答,因此称“扶箕”;宋代称扶乩为“秽迹金刚法”。[6][2][1]
这种方法,通常以木制丁字架置沙盘上,两人以手指扶住两端,口诵咒语请神灵显灵,架因手臂抬举而抖动时,即称神已降坛显灵,以木架下垂部分在沙上画出的字样符号,作为神灵的启示,用以占卜吉凶,或与人唱和。[6][4]
旧中国民间常在元宵节夜迎厕神紫姑(或称“坑三姑娘”)显灵扶乩,此俗起于唐代,明清盛行于士大夫间;扶乩在中国主要在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中流行,除此之外,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扶乩的迷信活动流传。[2][4][7]

历史发展

唐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