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钊-抖音百科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亦字寿昌,曾用名李耆年、李钊、李龟年,在前苏联期间化名琴华,笔名明明、常、孤松、猎夫等,河北省乐亭县人,是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与国民党北方党的领袖。[4][2][11][3] 少年时期,李大钊就有了以政治拯救国家的思想。先后就读于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日本早稻田大学。留日期间,他发表爱国救亡文章,反对袁世凯复辟,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结识陈独秀。1916年回国后,出任《晨钟报》编辑主任,并于同年9月发表《青春》一文,号召人们与旧思想决裂。[10][7][2][12][11]1917年1月,担任《甲寅》日刊主笔。1918年1月,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同年6月30日,李大钊等人发起创立少年中国学会。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13][10]五四运动爆发,李大钊发表《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一文,并在《晨报》开辟《马 克思研究》专栏。[13][14]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吸引广大青年走上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15][16]同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并与李大钊商量建党事宜,10月,李大钊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提出建党主张,推动当年7月的中共一大召开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并先后当选中共三大和四大中央执行委员。[2][17]1922年-1924年,李大钊同共产国际和孙中山多次沟通,研究国民党改组和国共合作事宜。1924年1月20日,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参与讨论《中国国民党章程》,并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6月-7月,李大钊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会后留在苏联,在国际舞台上宣传中国革命,当年11月回国。1925年10月至1927年4月,李大钊任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国民运动委员会主任,领导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期间被北京临时政府通缉。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抓捕。同年4月28日,李大钊遇害,时年不足38周岁。[17][18][19][2][3][20]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1]他的学术思想内容丰富,在哲学、史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有建树,《李大钊全集》收录其著述615篇。其史学思想、平民主义思想、经济学思想在理论体系方面具有开拓性的贡献,影响着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6][16][21]为了缅怀李大钊,在北京香山东南万安公墓修建了李大钊烈士陵园。[5]2009年10月28日,习近平出席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时,强调“李大钊同志永远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22]《铁 肩担道义》《建党伟业》等影视剧都展现了其光辉伟岸的形象。[23][24][25]陈独秀评价李大钊:从实质上看,他平生的言行,诚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光明磊落,肝胆照人;称他为马克思主义先驱,革命家的楷模,是一点也不过誉的。[1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