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创建于1924年6月16日,由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创办,中国共产党和苏联为其提供了协助。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学校停办,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若包括台湾的凤山陆军军官学校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1][8][9][2][10]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孙中山决定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1][12]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以军政府大元帅名义正式下令筹建陆军军官学校,命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3],并择定以广州近郊黄埔长洲岛为陆军军官学校校址。[11][13][2]1924年6月16日,举行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至1926年8月黄埔军校共招收五期学生。此时期的黄埔军校由国共两党合作办理,不同党派的思想观念在校内共存。[14][8]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国共合作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