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神灯》(Aladdin’s lamp)是源自古代阿拉伯的民间传说,出自童话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又称《天方夜谭》)。 《阿拉丁神灯》的主人公是一个名为阿拉丁的中国人,该故事主要讲述了阿拉丁通过擦神灯,得到愿望并利用它们打败邪恶势力,最终获得了幸福生活。[1]
该故事最早出现在1710年法国学者安托万·加朗(AntoineGalland)出版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4]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欧洲多数译本是以加朗的法语翻译为基础进行的,在各国广泛传播。而《阿拉丁神灯》在中国传播相对较晚,最广为人知的中文译本是19世纪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天方夜谭》,后来还有一些从英国或法国译本转译而来的白话译本。[2][5][6] 阿拉丁神灯是一部富有想象力和冒险精神的故事。它通过擦神灯获得愿望的设定,展现了人们对于力量和幸福的渴望,并通过主人公阿拉丁与邪恶势力的斗争,强调了善良与正义的重要性。[4][7]同时,在《阿拉丁神灯》的故事中也有着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存在着阿拉伯人对中国的想象,但这种想象是正面的、善意的甚至是仰慕的态度[8]。另外,《阿拉丁神灯》作为阿拉伯文学之一,通过各种途径传到西方,不仅对欧洲文学有着推动作用,而且把民间故事这种文学体裁推向高峰,包括现在也多有流传关于《阿拉丁神灯》的衍生作品[9][10]。 名称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