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苏联在乌克兰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乌克兰语:Чорнобильська атомна електростанція,俄语:Чернобыльская АЭС,英语Chernobyl Nuclear Power Plant[3][4][1],全称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核电站[2],是一座隶属于乌克兰,且已停止使用的封闭式核电站。[3]该电站位于乌克兰基辅以北约130千米、白俄罗斯边境以南约20千米处[11],是苏联在乌克兰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5],同时也是苏联最大的核电站。[12]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于1972年8月15日开始建设。[6][7]1977年9月26日投入运行。[6]1986年4月26日,由于电站4号机组定期维修时引发化学爆炸[13][14],造成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3],此事故使苏联大部分地区受到核污染[a],有840万人受到辐射,约15.5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受到污染,近404000人被重新安置[1],同时导致全球核电产业发生重大变化[15],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推动了全球反核运动。[16][17][18]1986年5月29日,苏联开始建造“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掩蔽所”[b]用于掩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及其相关建筑物。[13]苏联解体后,由乌克兰维持核电站运转。[19]2000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正式关闭运行[3],但仍驻有工作人员进行部分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20]2016年,乌克兰建设完成新掩体以替代原有保护设施。[21]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属石墨水冷堆核电站[8],由4座RBMK-1000核反应堆组成[22],总装机量3200兆瓦[9],由核电站和附属设施2个主要功能综合体组成,划分为受控进入区和自由进入区[23],在核电站周边有以核电站为中心半径约30千米的圆形禁区。[24]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属于国际核事件分级表7级(特大)事故[25],由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描写该事故的纪实文学《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6]
俄乌冲突中,为了增援霍斯托梅尔安东诺夫机场的俄军地面空降部队,俄军地面部队曾在无防护的状态下穿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红树林核污染无人区,部分士兵遭到核辐射[27][28]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部队控制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29]同年3月31日,俄罗斯部队将核电站控制权移交给乌克兰[30]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