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抖音百科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普洱市下辖的自治县[5]。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中部偏西[4]。东与宁洱接壤,南及东南以小黑江、威远江为界,与宁洱、普洱一水相连,西沿澜沧江与澜沧县及临沧市的临翔区、双江县隔江相望,北和镇沅县毗邻。[1]截至2022年末,总面积约7777平方千米。[4]全县常住人口为27.2万人。[6]景谷是以汉族、傣族和彝族为主民族的民族自治县,还有拉祜族、哈尼族等共36个民族在此居住。[12]截至2023年10月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下辖六镇四乡,[4]政府驻地景谷县人民路47号四机关办公楼。[13] 景谷地处横断山脉南端,云贵高原边缘,大部分地区为切割山原地形。云岭余脉无量山由县境经过其大小余脉向西南呈帚状扩展延伸全境。澜沧江、威远江、小黑江自西向东依序排列,自东北流入西南。最高海拔2920米,最低海拔600米[14]。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3],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温润不潮。[4]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境在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属益州郡哀牢地。明建文四年(1402年),设置威远州,直隶云南布政司,为二级行政区。其后又分属镇沅[yuán]府,普洱府,普洱道。民国三年(1914年),因县名与四川省威远县相同,改为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949年6月,成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临时人民政府。1985年12月25日,成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隶属思茅地区行政公署。[15][16]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在云南省县域经济中排在第二梯队,作为云南省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其产业结构总体呈现为“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的布局。[4]2022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实现生产总值1407524万元,产业结构比为31.1:26.9:42。[6]境内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宗教文化环境,适合开展相关旅游业。[1]景谷地处普洱市“一核两翼”空间布局的重要节点,是普洱市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大三角”的中心点和交通枢纽点。[4]境内有G215国道、G323国道、S222省道过境,并与县、乡(镇)公路形成交通网络。[6] 景谷素有“无量宝地·佛迹仙踪”的美誉,在傣族经书中记载的28处佛迹中,仅景谷就有26处。由于在南传佛教中的特殊地位,景谷成为南亚、东南亚众多佛教信徒的朝觐圣地。县内有被誉为塔林一绝的勐卧总佛寺“塔包树·树包塔”和古朴典雅的迁糯佛寺。勐[měng]卧佛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18]景谷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境内主要旅游资源景点有175处,有白马山·芒玉峡谷、芒卡温泉、威远江自然保护区、小黑江生态区等雄险奇秀的自然景观和极具亚热带雨林风貌的森林生态。[1]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内有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陀螺,五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白茶制作技艺、象脚鼓舞等。[19][20] 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