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一号(英文名:Hua Long Pressurized Reactor,简称:HPR1000)[2]是中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满足全球最高安全标准。[2][3]“华龙一号”采用单堆布置,厂房由核岛、常规岛和电厂配套设施三部分组成。核岛包括反应堆厂房、燃料厂房、电气厂房、安全厂房以及几个外围的其他厂房。[4] 中国国家能源局于2013年4月25日主持召开了自主创新的三代核电技术合作协调会。在此次会议上,中广核和中核同意在之前各自研发的ACPR1000+和ACP1000技术基础上共同开发“华龙一号”技术。2014年8月22日,经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核安全局联合组织的专家评审,确定了“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5]2017年8月20日,中国一重集团成功制造了全球首台“华龙一号”福清5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6]2020年11月2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7]2021年5月20日1时15分,巴基斯坦卡拉奇的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工程2号机组完成了100小时连续稳定运行验收。[8]2022年3月25日,福建福清核电厂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业运营条件,成为第二台华龙一号机组。该机组的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全面建成投运。[9]2023年3月25日,中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投产发电。[10]2024年9月,依据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评价规则,中国核电旗下福清核电6号机组综合指数实现满分。至此,“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WANO综合指数均达到满分。[11] 截至2024年8月19日,华龙一号在中国及国外在运在建机组总数达到33台,已成为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标志着中国核电技术与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第一方 阵。[12]
华龙一号是中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被誉为国之重器、“国家名片”,对于中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义。[3]华龙一号一个机组并网发电之后能够满足一个中型城市,并且每年减少耗煤530万吨,以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0万吨。相当于植树2.6亿棵,覆盖面积达到300万亩。[13]有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核电在运装机规模将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在建装机规模接近4000万千瓦。到2035年,中国核电在运和在建装机容量将达到2亿千瓦左右,发电量约占中国发电量的10%左右。[14]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