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是跨境民族,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和中国的部分地区,还有一部分的哈萨克人散居在土耳其、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德国、美国等国家。[2][3]哈萨克族主要使用哈萨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他们历史上曾用古突厥文,后转为回鹘文,到10世纪广泛使用阿拉伯文字。[4][12]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65.5%。[13] 哈萨克族由氏族、部落经过长期融合后逐步发展而成,其起源部族包括塞种、[14]大月氏、[15]乌孙、[16]康居、[17]阿兰[18]和匈奴。[19]突厥汗国于552年占领了古哈萨克地区,[20]公元659年后被突骑施接管,[21][22]不久后再被葛逻禄征服。[23][24]十至十二世纪,哈萨克在喀喇汗朝和西辽统治下,[25][26]十三世纪及十四世纪,又经历蒙古、金账汗国和白帐汗国时期。[27][28][29]1456年,克烈汗和贾尼别克汗,率部离开乌兹别克汗国,东迁蒙兀尔斯坦(东察合台汗国)。这些脱离乌兹别克汗国的牧民,被称为哈萨克人,他们在新的牧区建立起以克烈汗为首的哈萨克汗国,人口有20万。[30]十七世纪末,准噶尔侵略哈萨克。十八世纪,哈萨克族反击准噶尔,收复部分失地。[31]十九世纪后期,哈萨克汗国遭遇沙俄侵略导致灭亡。[32][33]1884年,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哈萨克族主要归清政府统辖。[34]辛亥革命后,哈萨克族起义反对清朝,后归国民党统辖。[35][36]1944年,三区革命打破了国民党的统治,1949年哈萨克与新疆被解放。[37] 哈萨克族在历史上曾信仰自然崇拜、[6]萨满教、[7]佛教、景教[8]和伊斯兰教。[9]哈萨克族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他们主要居住在毡房里。[38][39][11]哈萨克族的饮食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主要有茶、肉、奶和面食。在哈萨克人的日常饮食里,可以一日无菜,但决不能一日无茶。一日三餐,白天的两餐,主要是饮用砖茶和茯茶煮出来的清茶或奶茶。晚上吃一顿带有肉、面的主食。[40]衣服以牲畜皮毛制作,并用金银、宝石和绣花装饰。[41]他们的婚俗包括“开场白歌”、撒“恰什吾”等;[42][43]他们的葬礼需经过吊唁和祭祀的过程,并举行周年祭祀;[44][45]以及纳吾热孜节、开斋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