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崇义-抖音百科
殷崇义(912年~984年),字德川,后避宋宣祖赵弘殷和宋太宗赵光义名讳而改名汤悦,池州青阳(今属安徽)人,祖籍陈州西华(今属河南)。诗人殷文圭之子,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进士。南唐宰相、重臣。[1][2][3] 殷崇义九岁成为孤儿,一生历仕南吴、南唐,北宋三朝。他初仕南吴,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又迁水部员外郎,改本曹郎中,并知制诰[gào]。李昪建立南唐后,殷崇义被其授官为中书舍人,后升任翰林学士。南唐中主李景继位后,殷崇义加封学士承旨,累迁礼部、兵部侍郎,拜户部尚书。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殷崇义进士及第。其所作《扬州孝先寺碑》,周世宗柴荣十分欣赏。殷崇义为南唐进奉出使后周,柴荣对其礼遇有加。李景迁居到洪州(今江西南昌)时,殷崇义奉命辅佐太子李煜,留守金陵(今南京)。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李煜继位,殷崇义官拜右仆射,充枢密使,加同平章事。他曾上谏李煜停止在民间发行铁钱,没有成功。后被罢为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节度使,又改授太子太傅,监修国史。没多久担任司空,知左右内史事。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十二月,南唐灭亡,殷崇义随李煜投降入宋。他被任命为太子。后奉宋太宗赵光义之命,撰写《江南录》十卷,参与修纂[zuǎn]《太平御览》,晋升光禄卿(一说是晋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陈县男,食邑三百户)。宋太宗九年(984年)夏四月,殷崇义去世,终年七十三岁。宋太宗为其辍朝一日,以示哀悼。[4][1][5][6][7] 据《宋太宗实录》记载,殷崇义自幼聪慧过人,能诗善文。其著有《汤悦集》三卷,曾撰写《江南录》十卷,自称有魏晋史学家陈寿的文才。清代文学家吴任臣认为,殷崇义文采斐然,善于论述与创作,他自比为陈寿,是有其缘故的。[8][6][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