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泡惨案

1900年俄国对中国居民进行屠杀的事件
海兰泡惨案(英文:Blagoveshchensk Massacre;俄文:Китайский погром в 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е,1900年7月16日至21日),是俄国海兰泡对中国居民进行屠杀的事件。海兰泡惨案与“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并称为“庚子俄难”。[1]
海兰泡原是黑龙江畔的一个村庄,原名孟家屯,后改称海兰泡,其地理位置处于精奇里江口右岸和黑龙江左岸所夹的盆地。1858年中俄《瑷[ài]珲条约》签订后,海兰泡被沙俄侵占,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1900年7月,沙皇尼古拉二世调集10多万军队以“护路”为名,从五路大举侵入中国东北,其中一支主力部队计划从海兰泡出发,向南攻击瑷珲、墨尔根和省城卜奎(现齐齐哈尔)。7月14日,俄船队与清军发生激战,清军成功击退俄军。7月15日,在黑河屯附近,俄兵偷袭的计划被清军识破,清军成功抵御了俄军的进攻。7月16日至21日,攻克瑷珲不成的俄军在海兰泡制造了大屠杀。沙俄当局出动大批军警和流氓抓捕屠杀中国居民。由于警察署无法容纳所有人,沙俄警方又把中国居民赶到精奇里江边的莫尔金木材加工厂里,并在工厂里对抵抗者进行杀戮。7月17日,约3500名中国居民被驱赶到黑龙江边被迫投江。数小时之后,第二批中国居民被送到江岸,几乎全部被杀害。7月19日沙俄匪徒将178人带到江边屠杀,最多不过20人侥幸地泅过黑龙江至瑷珲地区。7月21日被迫渡江的20人侥幸存活多数,这时海兰泡地区再无中国人。整场屠杀导致了5000余人无辜死亡。[3][2][4]
海兰泡惨案激起了东北地区人民的抗俄决心,清军、义和团、忠义军等队伍积极参与到抗俄斗争中。黑龙江军民以实际行动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和尊严,为后世树立了榜样。列宁对沙俄犯下的罪行表示强烈谴责。列宁指出沙俄在中国东北地区实施的残酷统治和掠夺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损失;谴责了沙皇专制政府甘愿充当资本家和贵族的奴才,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反动政权。[5][6]

事件背景

惨案前的海兰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