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福建路泉州同安县(今属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人。中国北宋中期官员,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1][5][2]
苏颂幼年聪慧,少时就能帮助父亲整理卷宗、接待宾客。[2][7]庆历二年(1042年),苏颂及第进士,任职宿州(今安徽宿州市)观察推官,之后又管理江宁县(今江苏南京),治理颇有成效。[1][8][9]皇祐五年(1053年),苏颂被调往开封担任馆阁校勘,开始从事皇家藏书的整理工作,先后参与校订8部医药书。[1][10][11]之后,苏颂出知颍州(今安徽阜阳),并两次出使辽国。[1][12][13]熙宁三年(1070年),苏颂因反对越级提拔李定而离开中央。他先后到婺州、亳州等地做地方官。在任期间,苏颂尽其所能,为民造 福。[14][15]元丰四年(1081年)苏颂被召回吏部,详定官制,次年任吏部侍郎,且再任辽贺使正馆伴使。元祐元年(1086年),苏颂晋刑部尚书。同年受诏定夺新旧浑仪,提出制造“水运仪象台”的建议。元祐[yòu]七年(1092年),苏颂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即宰相)。同年,“水运仪象台”制造完成。[16][17][18][19]次年苏颂辞去相职,出知扬州。随后以年老患病为由,多次上书请求离任。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五月二十日,苏颂因病去世于京口家中,享年八十二岁。宋徽宗赠苏颂司空头衔,后宋理宗追谥“正简”。[1][3][20] 苏颂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a][21]苏颂在医学上整理校订《神农本草》等医学书籍,编撰了《图经本草》一书,为后世确定 植物科、属、种提供了可靠依据;天文学上领导制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并完成了天文学著作《新仪象法要》。[22][23][24]《宋史》评价:苏颂在官场上举止庄重,凭借礼法自守。于经史九流、百家之说,及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学,无所不通。[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