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尹

中国古代官名
京兆尹,中国古代官名秦代置内史,掌治京师汉代沿置,景帝二年(前155年)分为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秩中二千石。[1][2]京兆”与“京师”意同,绝高曰“京”,十亿曰“兆”,因为是天子所居,大众所聚,故称京兆。[2]
汉代京兆尹掌治十二县,与左冯[]右扶风合称三辅三国魏时改称京兆太守后周关中,置京兆郡,长官复称京兆尹;隋代沿置;唐开元初改雍州京兆府,改雍州长史为京兆尹,总理众务。京兆府尹为从三品官,少尹二人为从四品官,宋代都城开封府,置尹、少尹各一员,遂无京兆尹之名。[2][1]

机构职能

所谓京,是极大的意思,兆则表示数量众多。定名京兆,显示出一个大国之都的气派与规模。
京兆在汉时被形容为[niǎn]毂,意思是在天子的车轮之下。离天太近,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人际关系盘根错节。唐杜牧在其《阿房宫赋》中写到:“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虽说是在描写建筑物,但用在人事方面,也是惟妙惟肖。治理这一块地方相当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