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志

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1
4
赵尚志(1908年10月26日-1942年2月12日),辽宁省朝阳县喇嘛沟人,黄埔五期学生。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曾经担任过黑龙江珠河县游击队长、抗联三军军长以及抗联总司令等职。[1][3][4]
赵尚志于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5],在党组织的派遣下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五期入伍生。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赵尚志返回东北相继领导学生运动、从事双城建党以及开辟长春党支部,期间两次入狱。1932年春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6],之后赵尚志化名为李育才加入巴彦游击队,游击队于1932年11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赵尚志担任政治部主任,后游击队失败,满洲省委原因归结于赵尚志执行右倾路线,赵尚志为此进行争辩,却被开除党籍。1935年5月,赵尚志带领军队东进至牡丹江沿岸开辟新区。1936年1月29日,赵尚志等人参加了北满抗日联军领导人会议,会议上决定成立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赵尚志被推举为总司令,后多次粉碎敌军意图歼灭游击队的进攻,并且扩大和发展了哈东游击根据地。[1][3]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赵尚志带领军队扰乱日军后防。1938年末,苏联要求北满省委派遣主要负责人前去苏联商讨重大问题,赵尚志应邀前往苏联后,却遭到关押。1939年5月,赵尚志被释放,共产国际任命其为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之后赵尚志于同年7月返回东北进行抗日斗争。但未和省委取得联系,于是赵尚志选择再次入苏。1940年,北满省委也在得知不实汇报后对赵尚志产生怀疑,于是作出了永远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赵尚志虽然被开除了党籍,但依旧选择返回东北活动。之后赵尚志被潜伏在革命内部的特务枪击,失血昏迷被俘。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牺牲,年仅34岁。[1][3]
赵尚志在抗战时期指挥抗日联军与日军的对战创造了东北战争史上的奇迹,被东北老乡称为“北国雄狮”。毛泽东赞誉赵尚志等抗联将领是“有名的义勇军领袖”。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称赞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八位抗日将领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3]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