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英文:Overseas Chinese[1]),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依法享有中国公民应有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中国宪法明文规定,保护华侨在国外的正当权利和利益是中国政府的职责。[4]华侨不包括出国旅行、访问人员,政府派往他国协助建设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以及国家派驻外国的公务人员和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5][6][7]回国定居的华侨为归侨,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为侨眷。[2][8]通常的表述中,在不强调具体的国籍或法律内涵时,一般将华侨华人连用。[9][10]
中国人移居国外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二千多年以前。[11]从秦朝开始,陆续有中国人移居日本[9]。宋元时期中国的海外移民出现大规模增长,赴东南亚开展贸易的商人很多,出现了“住蕃”“住冬”[12]。鸦片战争前夕,移居国外的中国人达到100万人以上[11]。1840年至1949年的100多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国际移民的重要时期,形成了“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的格局。[12]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球华侨华人 总数达到1300多万[11][13],其中90%集中在东南亚[13]。19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重启大规模海外移民潮,新移民涌向世界各地[3]。到2007年-2008年,世界华侨华人总数超过4543万人[a][13]。据《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统计,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总数超过6000万,分布在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14] 自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积极参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他们为中国公益事业慈善捐赠,并来华投资,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中国的发展也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机遇,其自身事业也得到了发展。[20] 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