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女星

天琴座中最亮的恒星
织女星Vega),又名“天琴座α”(Alpha Lyrae,α Lyrae, Alpha Lyr, α Lyr),[1]也被称为“织女一”。[1][3]织女星是天琴座的主星,位于“夏季大三角”的直角顶点上。它是一颗“A0V主序星”,相较于巨星它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形状为椭圆形。织女星的自转速度较快,整颗恒星呈扁平状,赤道直径比两极大23%。它的视星等为+0.03(视亮度),北极部分呈淡粉红色,赤道部分偏蓝。在北半球织女星是仅次于天狼星大角星的第三亮的恒星。在整个星空中,织女星的亮度暗于船底座的老人星和半人马座南门二,在所有恒星中的亮度排在第五位。[4][2][5]
织女星距离地球约25光年,直径约为太阳的2.8倍,表面温度是太阳的1.5倍以上。织女星的年龄只有太阳的十分之一,它的质量是太阳的2.1倍,预期寿命也是太阳的十分之一。与太阳相比,织女星的氦中元素丰度较低。织女星赤道处的速度为236千米/秒。由于离心效应,导致赤道向外凸起,因此整个恒星光球的温度也随之变化,并在两极达到最大值。天文学家观测到织女星可能有一个由尘埃组成的环绕星盘。这些尘埃很可能是轨道碎片盘中的天体之间碰撞的结果,类似于太阳系中的柯伊伯带。而由于尘埃辐射而显示外红线过量的恒星被称为类织女星。[2][5]
织女星是有观测历史以来发现较早的星星,在古代中国阿拉伯希腊天文学著述中都有关于织女星的观测记录。近代天文学家将织女星作为测量其他恒星颜色和表观亮度的参考,并通过研究织女星来了解恒星演化的早期阶段并寻找系外行星。织女星是最早使用视差测量距离的恒星之一,也是太阳系外第一颗被拍摄的恒星。它也是第一颗测量光谱的恒星。织女星是夜空中非常明亮的恒星,计算表明,织女星在12000年前曾经是当时的北极星。后来,由于地球自转轴的指向随着时间的变化,它才离开了北极星的位置。它将在公元13727年左右再次成为北极星。织女星是58颗明亮的恒星之一,在天体导航领域被赋予了特殊地位。[1][6][7][2][8]

词源

天琴座最亮的星为天琴座α——'织女星一“,即通常说的”织女星”。织女星的英文名“Vega”来自阿拉伯语“an-nasr al-wāqi”,意思是“俯冲而下的鹰”。古阿拉伯人天鹰座和天琴座看作是两只飞翔的雄鹰。天鹰座的 β、α、γ三星(即河鼓三星)排成“一” 字形,称为“飞翔的雄鹰”;而天琴座的α、 ε、ζ三星(即织女三星)排成V字形,称为“下降的雄鹰”。[9][10]古希腊,人们把它想象为太阳神阿波罗送给俄耳普斯的那把七弦宝琴。亚述人称这颗星为Dayan-same,意思是“天堂的审判者”,而阿卡德人则将其称为Tir-anna,或“天堂的生命”。在古巴比伦文化中,织女星可能是被称为迪尔根或“光的使者”的恒星之一。在印度神话中,这颗星被称为 Abhijit,意思是“胜利者”或“不可战胜者”。在波利尼西亚北部,织女星被称为whetu o te tau,意思是“年星”,标志着新年的开始。在中国古代称之为织女,来源于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在织女星旁边,由四颗暗星组成的小小菱形传说中是织女织布用的梭子[2][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