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长山

位于丹徒区的中西部
十里长山,位于丹徒区的中西部,头东尾西,面积为30.27平方公里。在镇江的古籍中,有许多关于十里长山的记载。据《丹徒县地名录》记载:该山位于县境南面,横跨西麓、蒋乔、石马三个公社,因全长十二华里,故名十里长山。主峰海拔349.7米,为宁镇山脉东段高峰之一。

人文历史

长山文化底蕴深厚,有道教三茅派始祖茅氏兄弟建万福宫和南朝第一帝刘裕采寄奴草的传说,更有宋代书画家米芾在此独创米氏山水画法,还有“长山八景”(老人峰、千尺井、天鹅洞、烟岚亭、挂锡松、卧看长江狮子峰、双珠山)等等。《中国民间文学蒋乔乡资料集》中,记述了十里长山的来历。若干年前,分龙岗下边是汪洋一片。有一条龙在这里兴风作浪,船只走到这里,都会遭险遇难。由于这条龙作孽太多,玉皇大帝就把它打下凡尘,仍旧在分龙岗下边这个地方,它就变成了十里长山。十里长山有两个形状相似的山峰,一个叫东凤凰,一个叫西凤凰,据说是龙的两个妃子。
镇江的一些户外运动爱好者,常常结伴探访长山。登山的小路隐隐约约地掩映在灌木丛中,沿着山涧小溪向山顶延伸。从古老的台阶,我们可以想见山顶万福宫当年的香火之旺。长山的植物很多,有灌木丛,也有郁郁葱葱的林木,有竹子有松树。春夏之时,不时看到会有几株野蔷薇、野杜鹃“万绿丛中一点红”,白色的、黄色的、紫色的小花间杂其中。秋季,不知名的青色的、红色的果子,触目皆是。山上还有丰富的草药,诸如内里金黄的“黄金条”、带刺的“晚娘棒”、救命的还魂草、有毒的草乌等。
半山,有小溪横穿而过。据《清乾隆镇江府志》记载:“长山在城西南二十五里,上有灵泉,其流与练湖通,溉田甚多。”在山腰处,有一块大石头裸露在外,有好几十个平方,平坦的石面略向下倾斜,上面有“泼墨仙崖”四个大字,还有数十个凹陷在石面上的大大小小脚印,当地人称“仙人脚印”。前行百米左右,又有一块大石裸露在外,石块的下方是一块整体巨石,面朝西北,形似沙发,当地村民称其为“石沙发”。旁边有一仙人洞,能容纳数十人之多。半山腰龙王庙旧址有传说中的勺泉,清澈见底,甘冽冰凉。清人李遵义《长山》诗曾提到了两座寺庙:“上寺鸣钟下寺闻,东湾流水出西湾。”东湾西湾村还在山下一代代繁衍,下寺其实就是龙王庙,而上寺则是道观万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