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1766-1844)提出了原子学说以及世界上第一个有关原子的理论模型。[11][16]但道尔顿原子学说没有说明原子和分子的区别,也未能阐释原子的具体组成和结构。[17][18]20世纪初比较有代表性的原子结构模型包括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Plum pudding model,1901年)、长冈半太郎土星模型(Nagaoka Hantaro,1903年)、卢瑟福的有核模型(Rutherford model,1909年)、尼尔斯·玻尔氢原子模型(Niels Henrik David Bohr model,1913)和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电子云模型。[19]原子有核结构的发现宣告了原子核物理学的诞生。[20]玻尔在核式原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将量子化概念应用于原子系统加速了量子论的发展,而薛定谔电子云模型是原子模型的量子力学描述。[1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