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处理

一种计算机的任务处理方式,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
批处理(Batch processing)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用于将一系列命令或任务自动化地按顺序执行。在批处理中,用户可以编写一个脚本文件,其中包含一系列需要执行的命令,然后使用批处理解释器(如Windows中的cmd.exe)运行这个脚本文件。批处理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任务,包括文件操作、系统配置、软件安装和升级等。通过批处理,用户可以一次性运行多个命令,而不需要手动逐个输入。这可以提高效率并减少人工错误。[3]
现代批处理系统提供了一系列功能,团队能够更轻松地管理大量数据。 IT 部门的多样化、分布式的和动态化,使得批处理不再依赖于同构大型机和本地数据中心,而是跨混合环境运行。[4]

发展历史

1890 年,Hollerith开发了Herman Hollerith系统用于处理来自美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手动打孔后,卡被送入机电设备并由机电设备读取。Hollerith 为他的发明申请了“电子制表机”的专利,后来加入了一群其他发明家和投资者,成立了计算制表记录公司 (CTR),该公司最终成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 IBM。[5]
1945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在早期,操作系统需要用户将穿孔纸带装入纸带传输机,然后启动它们将纸带上的数据和程序输入计算机,最后取出计算结果。然而,这种人工操作的方式严重降低了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为了解决人机矛盾,后续引入了通道技术、缓冲技术和脱机I/O方式来优化操作过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