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前202年),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西汉开国元勋,异姓诸侯王,秦末群雄之一。[1][2]
张耳早年曾为魏国公子信陵君门客,后因被削除本地名籍,逃亡到外黄(今河南省民权县),娶当地一富家女为妻,后担任外黄县令。张耳名气益盛,与同乡陈馀结为刎颈之交,与平民时期的刘邦也是故交。后来魏国为秦所灭,张耳与陈馀同为魏国名士,被重金悬赏,他们改名换姓,逃到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做了看守中监门的小卒。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反秦起义,张耳前去投奔,后为左校尉,随将军武臣攻略赵地。张耳与陈馀在邯郸(今河北邯郸)共立武臣为赵王,他为右丞相。武臣死后,张耳拥立原赵国后人赵歇为赵王,重建赵国。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秦将章邯攻打赵国,张耳与赵歇逃亡钜鹿(今河北省巨鹿县),因陈馀迟迟不来相救,两人决裂。后随项羽入关,汉元年(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王,立张耳为常山王,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因遭遇陈馀举兵攻打,张耳逃亡投奔汉王刘邦,受到厚待,后随将军韩信破赵,被立为赵王。汉五年(前202年)秋,张耳逝世,谥号为“景王”。其子张敖袭其爵。[1][3] 《史记》评价,张耳、陈馀都是名士贤能,二人贫贱不得志时,彼此信任,誓同生死。等他们有了地盘,争权夺利的时候,最终还是相互残杀,恨不得把对方消灭。以前相互倾慕、信任,而后来又相互背叛,证明最初张耳和陈馀只是为了权势、利害相互交往。[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