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俊-抖音百科
韦俊(1827年11月25日—1883年5月8日),又称韦志俊、韦十二,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人,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之弟。[1][2][3] 韦俊出身于地主家庭。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发动金田村起义,韦俊与兄长韦昌辉等参加起义,随军转战。[4]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江苏南京),韦俊被封为“国宗” ,位同丞相。同年五月,韦俊随太平军西征,率军支援湖北等地,接连击败罗泽南、郭嵩焘等部湘军。咸丰四年(1854年),韦俊加提督军务衔,并于咸丰四年(1854年)六月和咸丰五年(1855年)二月两次攻克武昌,从此负责武昌的防守事宜。[5]咸丰六年(1856年),韦俊率领太平军同清军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后因胡林翼采取了对武昌的围攻策略,太平军的补给逐渐难以支撑;同年八月,天京事变爆发,韦俊之 兄韦昌辉及其族人为洪秀全所杀。十一月,韦俊因缺少补给,选择退出武昌、汉阳,后前往安徽霍山依附陈玉成;此后,洪秀全封韦俊为定天福,自此与陈玉成合为一部。咸丰八年(1858年)初,太平军再设五军主将,韦俊授右 军主将,因与陈玉成不和,自行渡江转移到皖南池州府。次年(1859年)九月,韦俊及其侄韦以琳在池州向湘军水师提督杨载福投降,授予“游击”之衔。咸丰十一年(1861年),韦俊领清兵攻陷池州、安庆等地,后又于同治元年(1862年)参与攻陷宁国府(今宣城),升副将加总兵衔,后官至一品“振威将军”。[2]韦俊晚年隐居芜湖,不问世事;光绪九年(1883年)五月,韦俊逝世,葬于宣城。[1][6][3] 曾国藩曾评价韦俊是太平军中的著名人物、“极为凶悍”。[2]韦俊降清后,得到曾国藩赏识,认为他真心归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