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强(1907年9月19日—2001年10月22日[1]),号念观,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西麓镇,是文天祥第23代孙。新中国成立前,曾先后担任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重要干部。晚年他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并成为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3][7][2] 文强少年时代在长沙明德中学读书,毕业后考入长沙艺术专科学校。1925年6月,文强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沙学生运动。同年夏天,文强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4]1926年1月,文强进入政治科政治大队第二队学习,并在周恩来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邵力子的介绍下加入国民党。同年3月20日,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清党”,要求“跨党党员”只保留一个党籍,文强退出了国民党。[1]随后文强参加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到1930年10月,文强担任四川省委委员、川东特委书记,管辖23个县。次年6月,文强因叛徒出卖被捕,在地下党营救后,逃出监狱。文强返回党组织后,因被四川省委误解选择带妻子离开。1935年,文强遇到黄埔的同学廖宗泽,并在廖宗泽的引荐下加入国民党。加入国民党后,文强成为国民党“军统”特务和“国军”将领。1949年1月10日,文强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由于他拒绝写悔过书,因而在狱中度过了漫长的劳改生涯。1975年3月19日,文强被特赦。之后,文强担任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职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2001年10月22日,文强辞世,享年94岁。[4][6]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文强为祖国统一积极奔走。随后文强利用全国黄埔同学会理事和北京市黄埔同学会副会长的身份,和他在国共两党中的人脉,联络两岸人士,与陈立夫、蒋纬国等人沟通,为祖国大陆和平统一做出了贡献。[4][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