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脊索动物门下几个纲的总称
1
4
鱼(英文名:Fish),是一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的变温脊椎动物。[1]鱼在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6]包括无颌鱼类和有颌鱼类两大类群,[7]是一类较低等的脊椎动物,在生物学上,该类群不是一个正式的分类类群,是在脊椎动物中不包含四足动物的并系,[8][9]虽然鲸目的一些动物在不同的文化时期也被称为鱼类,但本词条相关概念并不包含。[10][11]鱼类始于约5.2亿年前的寒武纪大爆发时期,[12]属于最早的一类脊椎动物,早期的鱼类属于无颌鱼类,后来逐渐出现有颌鱼类。[9]截至2024年,已发现并命名的鱼类有35400种。[13]
从高山溪流到深海的几乎所有水生环境中都有鱼类的存在。[14]大部分鱼类要么在淡水中生活,要么在海水中生活,也有不到10%的洄游鱼类在淡水和海洋两种生境中来回迁徒,[15]由于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不同,鱼类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体型,[8]可大致分为四种,即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鳗形,绝大多数鱼类为流线型或纺锤形,以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可快速而持久地游泳。[15]与其他脊椎动物一样,鱼类也划分出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9]鱼类的体型在种间的差异较大,[16]它们的身体主要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躯干上有背鳍、臀鳍和尾鳍运动器官;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有多种皮肤衍生物,如粘液腺、毒腺、鳞片和色素细胞等;以鳃呼吸,血液循环路线为单循环;具有侧线等特殊感觉器官。[8]
鱼类可营寄生、半寄生或自由生活,[8]它们食性多样,有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鱼类。[17]有些鱼类在生活史中的一定时期依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目的地做周期性的洄游,按照洄游的性质不同,可将鱼类洄游划分为生殖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18]鱼类还可通过不同发声方式进行多种多样的信息交流。[19][20]
鱼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5]鱼类约占脊椎动物的60%,大多数鱼类可食用且营养价值高,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15][9]长期以来,世界捕捞渔业产量保持持续增长状态,是世界渔业生产的主要来源,其中,发展中国家是世界水产品的主要来源,[21]在中国,从1990年开始,中国水产品总产量已经连续20多年稳居世界首位。[22]同时,观赏鱼在也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23]鱼皮还可用于制作多种艺术品,[24]钓鱼也是一项较广泛的休闲活动。[25]此外,鱼类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世界各国都有许多与鱼类相关的传说、文学作品、[26][27]艺术作品等。[28]

起源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