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杬

明宪宗第四子,明世宗之父
1
4
[yòu][yuán](1476年—1519年),明代宗室,明宪宗朱见深与邵贵妃之子,明孝宗朱祐樘[chēng]异母弟,明武宗朱厚照叔父明世宗朱厚熜[zhū hòu cōng]之父。[1][2]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七月朱祐杬受封兴王,弘治七年(1494年),到湖广安陆州(今湖北省钟祥市)就藩。朱祐杬喜爱诗书,恭敬谨慎,乐善好施,把安陆州治理得很兴盛,受到明孝宗的嘉奖。朱祐杬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7月13日)[hōng],享年四十四岁。明武宗赐谥“献”,次年以亲王规制葬于松林山。朱祐杬之子明世宗朱厚[cōng]即位后,不顾群臣反对,追尊其为“兴献帝”,并追谥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配享明堂。[1][3]
明世宗朱厚熜称赞明睿宗朱祐杬恪守祖训,治隆一国,忧虑百姓之苦;[3]清朝政治家张廷玉评价明睿宗朱祐杬,虽然不曾亲身作皇帝,但是尊号徽称典礼全部具备;[1]近代学者阎崇年评价朱祐杬经常出银出粮,抚恤和救济灾民,博得乐施行善的名声。[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