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飞虱

飞虱科白背飞虱属的一种昆虫
白背飞虱(学名:Sogatella furcifera)是飞虱科白背飞虱属的一种昆虫,[2]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11]截止至2021年,白背飞虱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也有分布,[9][12]其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5][7][11]白背飞虱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水稻株基部刺吸汁液。[5][9][8][6]白背飞虱具有趋光性和趋嫩性;[5][9][6]长翅型成虫还具有远距离迁飞特性。[5]
白背飞虱的成虫和若虫在水稻和碑草,田塘、沟边的一些禾本科杂草上栖息,在玉米上能看到长翅型成虫。[9]长翅型成虫体长4-5毫米,[5]体灰黄色,[7]前翅较透明,浅棕褐色,翅脉淡黄,中间有一褐斑。[7]短翅型体长约4.0毫米,灰黄色至淡黄色,翅短仅及腹部一半。[6]白背飞虱成虫饥饿耐受能力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各龄若虫随着虫龄的增长,耐饥饿能力增强。但是各虫态的抗寒力较弱,冬季没有休眠和滞育现象。[9][10]
白背飞虱的食性较为专一,主要取食水稻、玉米、大麦、小麦、甘蔗、高粱等和禾本科杂草。[6]其取食会造成稻叶叶尖褪绿变黄,[9][8][6]水稻生长迟缓,分蘖推迟,瘪粒增多,[10]严重时全株枯死,形成“冒穿”,[a][9][8][6][10]呈“虱烧”[b]状。[10]此外,白背飞虱的取食有可能传播其他病害和病毒,如云南烟草从枝症。[c][10]

命名与分类

1899年,匈牙利昆虫学家盖左·霍瓦特(Geza Horváth)根据在日本采到的雄虫标本首先建立了这个种,命名为Delphox furcifera,1963年由学者芬纳(Fennah)改放在Sogatella属内。[11]其是飞虱科白背飞虱属的一种昆虫,[2]依据形态可分为长翅型和短翅型。[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