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宫变

明朝嘉靖年间宫女刺杀皇帝事件
壬寅宫变,发生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是宫女们意图杀死明世宗朱厚熜的一次事件。由于此事发生在嘉靖壬寅年,所以称之为壬寅宫变。[1][3][4]
嘉靖年间,明世宗朱厚[cōng]信奉道教,采取宫女经血炼丹,因长期服用,导致性情暴躁,从而苛待宫人。关于宫变原因,史书无明确记载,仅记载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十九日(1542年11月25日)晚,十六位宫女们趁朱厚[cōng]熟睡,分别制住了朱厚璁的躯体,同时用绳紧勒他的脖颈,但由于绳子打成了死结,没能让朱厚璁立马毙命。而宫女张金莲见情形不妙,便前去报告了方皇后。方皇后赶到,命人抓住宫女,并召请太医。[5][6]朱厚璁在太医许绅的治疗下,次日便告好转。[7]方皇后则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当晚侍寝的曹端妃也参与其中,她一同报告给了朱厚璁。朱厚璁下谕将参与此事的宫女杨金英、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等及王宁嫔、曹端妃一同凌迟处死。[8]但在《明史》中又记载,朱厚璁后来查明曹端妃为方皇后趁机陷害,实际没有参与其中[9][1][3][4]
学者林延清认为“壬寅宫变”是嘉靖朝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朱厚璁自宫变后长居西苑,他认为是上仙助他死里逃生,愈加笃信道学,频繁在宫中举行斋醮仪式。将朝政事务交由大臣严嵩处理,严嵩把持朝政,致使嘉靖朝的社会矛盾和危机日益尖锐。[2]

事件背景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世宗朱厚璁明武宗堂弟的身份登基称帝,按皇家传统,需要尊明武宗的父亲明孝宗为父亲,称自己生父兴献王叔父。但朱厚璁却想追封兴献王为“皇考”,甚至是皇帝,也不愿意将自己过继给明孝宗。朝臣为此分成两派,一派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代表的当朝权臣们,另一派则是朱厚璁及支持他的臣子们。众多官员被押入诏狱刑讯,十六人被杖打至死,多位官员被贬,史称此次事件为“大礼议”。嘉靖三年(1524年),朱厚璁不顾朝臣反对,追尊生父兴献王为兴献帝,改称明孝宗为“皇伯考”。[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