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狗

海狮科南北海狗两属的统称,因体型像狗得名
1
4
海狗(英文名:fur seals),[1][2][3][15]又称皮毛海狮,因其体型像狗而得名,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3]海狗的科学分类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海狮科[a],包括北海狗属(Callorhinus),现存1个物种;南海狗属Arctocephalus),现存7个物种。[14][25]
海狗是拥有前后鳍状肢的鳍足类动物,在生物分类学中,与近亲海狮同归属于海狮科。这一科系起源于距今约1500万至1700万年前的中新世时期,在演化进程中,海狗以较快的速度进化并成功适应了海洋环境。据推测,其祖先是形似水獭、具备陆地行走能力的肉食性动物普氏獭。[26]海狗体长150-210厘米,体重21-26千克。皮毛较浓密、光滑,体呈纺锤形。头部圆,吻部短,眼睛较大,有小耳壳,体被刚毛和短而致密的绒毛,背部呈棕灰色或黑棕色,腹部色浅,四肢呈鳍状,适于在水中游泳。[3]海狗遍布世界各地,除了生活在白令海中的北海狗外,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南非南极洲等地的水域中也都有海狗的踪影。[27]在中国,海狗中的北海狗偶见于黄海东海[3]此外,海狗还具有重要的生态、药用经济和科研价值。[28][29][30][31]
海狗的不同物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评级也有所不同,如海狗中的北海狗被评级为易危(VU, Vulnerable)、[5]而其中的加拉帕戈斯海狗被评级为濒危(EN, Endangered),[6]其他的物种则均被评级为无危(LC, Least Concern)。[7][8][9][10][11][12]在中国,海狗中的北海狗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物种。[13]18世纪末至19世纪,海狗因珍贵毛皮被商业捕猎者大肆捕杀,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有的物种曾被认为商业灭绝。但随着海狗受到更多的保护,其种群整体恢复健康,但仍面临环境、渔业和气候等威胁。[2]

演化历史

进化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