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中心论

西方中心论
西方中心论是指一种认为西方文化优于、高于非西方文化的观点,它认为人类的历史围绕西方文化展开,且西方文化特征、价值或理想具有普遍性,能够代表非西方未来发展方向。这是一种对文明文化和历史的误解,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不自觉的前提。[1]

形成背景

西方中心论是在中华文明近代落后、西方经历文艺复兴并发展出工业革命之后,通过殖民全球逐渐形成的观念。当时,中国清朝皇帝们沉迷于“中国”“中央之国”的历史幻想,而西欧则通过一系列变革,打破了封建割据统治和宗教束缚,迅速向近代文明迈进。随后,西方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成为人类文明的“主宰”。

观点主张

西方中心论是一种隐含的信念,即欧洲相对于世界具有优越感。这种观念在20世纪后的非殖民化时期尤为明显。许多国际标准,如本初子午线、公元纪元、拉丁字母等,都体现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工业革命作为西方的产物,加剧了西方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促进了西方中心论的盛行。西方中心论最早的形式出现在希腊人遇到波斯人时,他们感到希腊人是自由的,而波斯人则是有主子的。后来,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建议遭到亚历山大大帝的拒绝,这也是西方优越感的一次挫折。黑格尔是西方中心论的经典形态,他认为东方文化缺乏历史,因为理性的觉醒始于希腊。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中心论受到挑战,一些学者提出“全球史观”来反对西方中心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