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

鲁思·本尼迪克特创作文化人类学著作
《菊与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原名《菊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是美国人类学鲁思·本尼迪克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受美国政府委托,为解决盟军是否应该占领日本以及美国应该如何管理日本的问题,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对即将战败的日本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综合报告。1946年该报告被作者整理成书出版,遂成本书。[1][2]
《菊与刀》从对战争的看法讲起,讲到明治维新,再分述日本人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一直到怎样“自我训练”(修养)和孩子怎样学到传统,主要内容是分析了日本国民的性格,并以日本皇室家纹“菊”和象征武士身份的“刀”作为一组矛盾的意象隐喻了日本人性格的二重性。该作指出日本人具有等级制这一价值体系,拥有耻感文化这一文化根源,国民性格具有双重性。[1][3][4][5]
《菊与刀》聚焦于日本人有关生活方式的各种观点来探讨日本是如何成为日本民族的,并从日本的各文化元素中挑选几种来描述日本文化心理的特征,着重围绕日本人的等级制、耻感文化、国民性格,就日本民族、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的历史、日本人的情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伦理道德等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并在第十三章讲述了日本投降后发生的事。[6][3][7][8]
《菊与刀》被誉为“现代日本学开山之作”的著作,对于研究日本国民性及文化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并促进了跨文化研究发展,给予跨文化及文化人类学研究以启示,但同时也因历史讹误、具有政治意味等问题引发各国学者争议。[5][7][8]

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