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户孝允(日语名:きど たかよし,1833年8月11日—1877年5月26日),原名桂小五郎,本姓和田,号松菊、竿铃,日本武士、政治家,和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一起被称为“明治维新三杰”。[1] 木户孝允于天保4年(1833年)6月26日出生在长州荻城(今日本山口县萩市),后过继桂家为养子,名为桂小五郎。嘉永二年(1849年),木户孝允进入吉田松阴门下学习兵术,并在三年后赴江户学习神道无念流剑术,在江户时期受黑船事件刺激,遂开始学习西洋兵学、造船等技术。安政五年(1858年)11月向长州藩藩主毛利敬亲进言,提出“尊王攘夷”的主张,自此之后木户孝允逐渐在长州藩中枢崭露头角。文久三年(1863年)说服藩主开展“尊王攘夷”运动,但因禁门之变事件导致尊王攘夷派失势,面对幕府势力的追捕,木户孝允离开京都,潜伏于但马出石。元治元年(1864年),幕府对长州藩进行第一次征讨,长州藩不战而败,正义派的高杉晋作趁机发动军事政变,获得政权。次年二月,木户孝允以长州正义派统帅身份回到长州,参与长州藩决策,推动军事改革,与萨摩藩合作,击败幕府的征讨。此时期,由于被幕府通缉,长州藩主毛利敬亲赐姓木户,更名木户孝允。庆应三年(1867年),明治天皇即位,召开了以萨摩、长州两大强藩改革派武士为主的秘密会议,制定了以武力推翻德川幕府的行动计划,成功击败幕府,政权收回天皇。木户孝允在明治政府成立之初便担任总裁局顾问,提出了关于政治、法治、教育等多方面的建言,并推动明治政府完成了官职改革和废藩置县。明治六年(1873年),从欧美视察回来后,多次以辞职反对“征韩论”、征服台湾的主张。后于明治八年(1875年)又陆续推动明治政府向立宪政体变化以及皇室制度的改革。明治十年(1877年)5月26日,病逝,在临死之前,还想劝说西乡隆盛,阻止西南战争,最后葬于京都的灵山,享年四十五岁。[1][3][4] 日本史学家信夫清三郎评价木户孝允,“木户孝允是当时政治家中最善于做理性思维的人 ”,指出日本的绝对主义从“启蒙绝对主义”向“立宪绝对主义”过渡,在木户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1][5]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