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布)

非洲中部的共和国
1
4
刚果共和国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ongo,英语:The Republic of the Congo),简称刚果(布)(法语:Le Congo,英语:Congo-Brazzaville)[12],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共和制国家。 刚果(布)地处非洲中部赤道横贯中部,东、南两面邻刚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麦隆,西连加蓬,西南临大西洋[2]国土面积34.2万平方千米[2],首都为布拉柴维尔(Brazzaville),官方语言为法语、林加拉语,截至2021年总人口566万。[2][7][13]
刚果(布)东北部为平原;南部和西北部是高原,西南部是沿海低地;高原同沿海低地之间为马永贝山地。[5][14]刚果(布)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中部、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湿度大。年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2]刚果(布)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是非洲主要产油国之一[7][8]森林资源丰富,约占全国面积的65%。
在刚果(布)布拉柴维尔等地,曾发现石器时代的双面石器、砍刀等遗物。巴刚果人的祖先在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前的几百年就已建立国家,14世纪下半叶尼米·卢克基把各分散的部落统一为王国。[4]13世纪末至14世纪,班图人在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刚果王国[2]。15世纪末,葡萄牙人入侵刚果。英、法先后接踵而至。19世纪70年代后,法国殖民者开始深入刚果内地。1883年法国另一名海军军官科尔迪埃同洛安戈王国国王也签订了“保护”条约,使刚果(布)成为法国的保护领地。[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刚果人民在刚果进步党等民族主义政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57年,法国政府根据《海外领地根本法》授予刚果半自治共和国的地位。1958年11月根据《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刚果成为自治共和国。[4]1960年8月15日,刚果(布)完全独立,定名刚果共和国。1969年改名刚果人民共和国,1991年改回现名。[2]2002年,萨苏以绝大多数当选为战后第一任总统,在2009年7月、2021年3月的总统选举中,萨苏赢得选举再次当选总统。[7][8]
刚果共和国属于中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不稳定,多数人口处于贫困当中,人类发展指数水平较低,国家面临着债务过高和通货膨胀严重的问题。[10][15][9]刚果(布)是资源型国家,石油和木材出口为国家经济的两大支柱。[16]第一产业以种植业、林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木薯、玉米、稻谷、土豆等,经济作物有甘蔗可可、咖啡等,是世界第二大桉树产出国。第二产业以原油出口为主,占出口贸易总额的88.96%。原有主要出口到中国、西班牙等地。第三产业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商业大部分控制在以法资为主的贸易公司的手中。[2][7][8]2022年刚果(布)GDP为146.2亿美元,人均GDP为2448美元,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40:38。财政赤字为1047亿中非法郎(约合2亿美元)。公共债务达 6.02万亿非郎(约合110亿美元),占GDP的98%。[8][15][9]
在文化上,刚果(布)人具有保存完好的部落和民族传统。人们信奉多种宗教信仰,但大多数人口信仰天主教或新教。[17]在习俗上,刚果(布)是一个完全受法国文化影响的国家,官方语言和文字都是法语[8]刚果(布)北方的部族多以父系为中心,婚后所生子女属于父亲及其所在的大家族。 [8]南方的部族多以母系为中心,婚姻所生的子女归母亲的大家族。[8]刚果(布)是黑非洲文化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成人扫盲率79.3%。[2][18]该区游资源丰富,大致可分为布拉柴维尔(Brazzaville)及周边地区 、黑角(Pointe-Noire)及周边地区 、雷卡那-奥约-奥旺多(Lekana-Oyo-Owando)三块旅游区,[19] 其中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布拉柴维尔市​、圣安娜大教堂​、布拉柴纪念碑等。[20]截至2023年,刚果(布) 果共有2处世界自然遗产,分别是桑加三国国家公园、奥扎拉-科库阿国家公园。[21]2021年,刚果伦巴(Congolese rumba)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