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成骧(1865年6月5日—1926年8月6日)字公骕[sù],资州(今四川资中)人,清朝末代状元。是清朝四川省唯一的状元,民国时任四川省议会议长。[4][5][6] 骆成骧同治四年(1865年)出生四川资州。光绪八年(1882年)考取资州秀才。光绪十年(1884年)骆成骧以岁试第一的成绩就读尊经书院。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骆成骧参加乙未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7][2]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充会试同考官。[5][2]同年,受聘为京师大学堂首席提调官,操持大学堂事务。[2]骆成骧创立“蜀学堂”,讲习新学,宣传维新。[7][2]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骆成骧出任贵州乡试主考官。[1][2]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放任广西乡试主考官,后被派往日本留学,专攻法政。骆成骧回国后,受到广西巡抚特聘,主办广西桂林法政学堂。[2][8] 宣统二年(1910年),骆成骧出任山西学政。[9][7] 民国元年(1912年),骆成骧被推举为四川省议会议长,后任四川高等学校校长。[2][8]民国九年(1921年),骆成骧成立“四川武士会”同时兼任四川省国学院院长,筹建资属中学。[2][9]民国十五年(1926年),病逝于成都家中,四川国学学校的师生为他追悼三日,还得到教育部的千元资助。[2][9] 骆成骧的著作有《国文中坚集》《左传五十凡例》《四音辨要》等多部著作,[2]他是民国成都的“五老七贤”之一。[10]《末代状元骆成骧》的作者成之新评价骆成骧一生清廉自守,一心做好教育,更不贪求高官厚禄。[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