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方言

广西境内的方言
广西方言,指广西境内的方言,主要有六种方言,具体包括粤方言、西南官话、客家方言、平话、湘方言、闽方言。[1][2][3]
广西的六大汉语方言呈现了多样的发展历史。最早形成的可能是平话,其起源与战争、屯兵有关,宋朝时期留守军带来的方言演变为广西平话。官话的形成则与明清时期改土归流政策有关,政府派遣官员和军队入驻广西,这些官兵带来的方言形成了西南官话。湘方言的分布与历史区划相关,主要分布在原属湖南全州灌阳、资源、兴安等地,其语言特征逐渐混入官话成分。粤方言的形成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由广东商人移民带入。客家方言的发展与客家人的移民史密切相关,他们在清康熙、乾隆年间由外地迁入广西。而闽方言则源自福建移民,郑成功后裔逃离福建来到广西,形成了桂平江口等地的闽方言。[4]
广西的六种方言呈现出多样的语音特点。在粤方言中,各地的声调数存在差异,总体趋于简化。官话方言声母相对较少,包括独特的[io]和[iu]韵母。客家方言保留了共性,但在送气声母和声调上有差异。平话分为桂南桂北两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湘方言在官话影响下,保留了一些湘味。闽方言源自福建,保留了闽南方言的一些特点,但在韵母上有所差异。[5]
广西的汉语方言,基本上是北方方言和粤方言两分天下的格局。由于官场及文教方面的优势,北方方言成为桂北、桂中和桂西的主要方言,它不仅是官话人之间的交际用语,而且是官话人与其他汉族支系之间的交际用语,还是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及少数民族之间的族际语。而粤方言,凭借着在商业上的优势地位,成为桂南、桂东的强势方言。在西南官话与粤方言交汇的地区,如右江流域、柳江流域,甚至出现西南官话、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职能分工的现象。[6]对于广西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政府与学术界都积极采取措施,如通过现代技术建设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记录语音及其文本;实行双语教育。在学术方面亦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出版相关读物。文艺作品方面,政府鼓励创作和传承方言歌谣、俗语、民间故事等。[7][3][8]

概念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