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芳

“北洋三大军阀”之一,直系军阀首领
孙传芳(1885年4月17日—1935年11月13日),字馨远,山东泰安人,中华民国上将,直系军阀首领,“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与张作霖吴佩孚并称为“北洋三大军阀”。[1][2][3][4]
孙传芳幼年丧父,因战乱随母亲逃荒到济南,15岁时在姐夫王英楷推荐下,进入保定练官营学习,后升入北洋武备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8月,孙传芳被选拔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进入北洋陆军部第2镇第3协任教官。[1][3][5]民国建立后,孙传芳受湖北督军王占元赏识,七年时间自营长逐渐升至师长。1921年8月,孙传芳在湘鄂战争阻挡湘军进攻而受到吴佩孚赏识,被任命为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他受曹锟、吴佩孚示意,通电全国,劝告南北两总统孙中山徐世昌应同时下台。次年12月,孙传芳被任命为援闽总司令,进驻福建,成为福建军务督理。江浙战争中,孙传芳趁皖系卢永祥与直系齐[xiè]元对峙之际,出兵占领[]州。卢永祥兵败,孙传芳收编卢部2个师1个混成旅,实力大增,被任命为浙江军务督理,并被授予“恪威上将军”的称号。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孙传芳联合冯玉祥、吴佩孚反奉,攻占江苏、安徽和上海。至1925年底,孙传芳控制了皖、赣、苏、闽、浙五省,成为东南地区的实际统治者,拥兵20余万,自任为“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1][6][7][8][2]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后,由于与吴佩孚有矛盾,孙传芳宣布中立,没有参战。吴佩孚战败后,孙传芳进攻赣南地区,最终被北伐军打败,丢失赣闽两省。此后孙传芳投靠奉系张作霖,组成直鲁军,共同对抗北伐军。1927年1月,直鲁联军南下,但未能扭转战局,孙传芳失守杭州上海,撤退至嘉兴一带。此后,孙传芳趁宁汉分裂之机发动反攻,在龙潭战役中大败,残部被阎锡山收编,他则跟随张作霖逃往沈阳[1][9][10][11]张作霖死后,少帅张学良对孙传芳颇为礼遇,然而二人政见不同,孙传芳在张学良宣布易帜后辗转迁往天津英租界。晚年的孙传芳皈依佛门,与皖系军阀靳云鹏合办天津佛教居士林。1935年11月13日,孙传芳被奉系将领施从滨之女施剑翘枪杀,终年50岁。[1][12][13][14][15]
孙传芳的同学兼高级参谋杨文恺说他天资聪敏、用功好学。[3]近代教育家余家菊评价他聪慧而不沉重,优点在好名,弱点亦在好名。[16]英文《北华捷报》评价孙传芳在管理上海方面是个杰出的统治者。[17]孙传芳全传》作者邵维国用“投机、爆发、反动、速亡”八个字来概括他的军阀史。[18]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