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塞拉西一世

埃塞俄比亚帝国末代皇帝
海尔·塞拉西一世(ቀዳማዊ ኀይለ ሥላሴ[8],1892年7月23日-1975年8月27日),原名塔法里·马康南,海尔·塞拉西为其教名,意即“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威力”,出生于埃塞俄比亚哈拉尔市,阿姆哈拉族,埃塞俄比亚帝国摄政王、末代皇帝,有犹太的雄狮和上帝的特使等称号。[1][9][10]
海尔·塞拉西一世出身埃塞俄比亚帝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其父是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的功臣马康南公爵,且是埃塞俄比亚帝国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亲戚。海尔塞拉西一世早年充当王储埃雅苏的陪读。[1]在1906年到1916年之间,由于父兄的去世,海尔·塞拉西一世相继担任了萨拉尔、锡达莫、哈拉尔等地区的总督。并在1913年王储埃雅苏即位后,辅助其推行改革。[5][1]1916年,埃雅苏被废黜后,孟尼利克二世的长女佐迪图成为女皇,海尔·塞拉西一世因管理锡达莫和哈拉尔两省有功,被推举为摄政王辅佐佐迪图治理国家,并封以公爵称号,同年成为皇储。[11][5][12]海尔·塞拉西一世担任摄政王期间,从政治、外交等层面推行了改革。由于改革引发了埃塞俄比亚国内矛盾,导致孟尼利克二世的长女佐迪图的前夫古格萨在北方发动叛乱,最终海尔·塞拉西一世平定叛乱,而佐迪图也在不久后去世。1930年11月2日,塞拉西举行加冕典礼,正式成为埃塞俄比亚帝国皇帝,称海尔·塞拉西一世。[3][1]
塞拉西称帝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层面推行了改革。[3][9]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海尔·塞拉西一世领导抗战。后来战败流亡。流亡期间海尔·塞拉西一世坚持反法西斯斗争,最后于1941年成功复国。战后塞拉西一世推动埃塞俄比亚重建,于英、美等国签订协约,并支持非洲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反抗斗争,并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3][5]但由于加强君主专制,逐渐引起埃塞俄比亚国内的不满,引发了厄立特里亚独立战争以及政治经济危机,最终于1974年6月28日引发兵变和革命,海尔·塞拉西一世被废黜。此后,海尔·塞拉西一世一直被软禁在皇宫里。于1975年8月27日逝世,死因存在争议[a][3][13][1][5]
海尔·塞拉西一世被认为是“埃塞俄比亚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其执政期间,他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一切有利措施,促进国家的社会发展。在政治上,他颁布仿效西方近代宪法的帝国宪法。在外交上,积极促进30个独立非洲国家建立非洲统一组织。[9][1]经济上,对农民实行放宽政策,废除农民深恶痛绝的“德尔戈”制度。[14]社会上,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海尔·塞拉西一世开展取消和废除奴隶制残余活动。[15]文化上,海尔·塞拉西一世大力主张发展教育事业,开办新式小学,学校除用本国语言授课外,还教授英语法语[16]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