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燧(726年-795年9月4日),字洵[xún]美,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人,祖籍右扶风(今陕西兴平)。他是唐代中期的一位名将,也是一位官员和节度使。马燧年少时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尤其擅长兵法和战略,具备丰富的谋略。在安史之乱爆发时,他曾劝范阳留守贾循倒戈,但计划泄露后他成功逃脱。他历任赵城县尉、左武卫兵曹参军等职。大历十年(775年),他被任命为河阳三城节度使,之后于大历十四年(779年)调任河东节度使。建中二年(781年),他奉诏讨伐魏博叛将田悦,先斩杀田悦部将杨朝光,随后在临洺[míng]大破田悦。贞元元年(785年),他率军连续击败李怀光,平定了河中。贞元二年(786年),他抵御吐蕃的入侵。然而,由于轻信吐蕃人,他在平凉劫盟时失去了兵权,被调任司徒兼侍中。贞元五年(789年),他与太尉李晟一同被绘像于凌烟阁。贞元十一年(795年),马燧因病去世,追赠太尉(或太傅)并谥号为“庄武”。[1]马燧的功绩使他与浑瑊、李晟一同被绘像于凌烟阁。 人物生平
敢于任事